浙江省杭州市积极构建“清单管理—林长领办—跟踪销号”的林长履职“挂钩联系”机制。其中,省委副书记、杭州市委书记、市总林长刘捷挂联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谋划产业布局、制定助农政策等举措,进一步释放林下经济发展活力,推动区域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目前,杭州市累计发展林下经济240万亩,2023年实现产值146亿元。
统筹谋划林下经济布局
市总林长持续跟进,各级林长共同发力。杭州市通过召开总林长会议、签发总林长令、开展巡林调研、专题指示批示等形式,统筹谋划林下经济布局,推动建立多元股份制、产品订单制,创新“林业飞地”合作、线上线下融合等林下经济发展模式。
各级林长搭桥引线,引导国有企业、新乡贤等社会工商资本,以先行垫资形式参与林下经济发展合作,有效整合零散生态资源、资产,形成企业负责建设、村集体负责监管的共管共享机制。近两年来,21个项目村全部签订股份合作协议,投入项目资金1260万元,撬动社会工商资本投资3000余万元。
杭州市以淳安县为试点,探索建立购销稳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业共富联结机制,引导本地龙头企业与村集体、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签订中药材发展合作框架协议。2023年,定价定向收购前胡、黄精、重楼、栀子等药材300余吨,收购资金近900万元。促成盒马生鲜、明康汇等生鲜农产品销售企业建立林下食用菌定期定量供销合作,打开了林下食用菌销售新渠道。
淳安县立足资源禀赋,创新“村集体+企业、村集体+林场合股联营”的“林业飞地”合作模式。在枫树岭镇上江村、屏门乡隐将村和千岛湖林场珍珠半岛林区选定3处4000亩林地,作为枫树岭镇鲁家田村、瑶山乡贡坑村等6个村的“千村万元”项目建设飞地,破解了部分乡镇可利用林地少、规模连片发展林下经济困难的难题,有效促进区域间平衡发展,实现资源互补、优势互补、多方共赢。
提升林下经济发展水平
向地要效益、向林要空间,杭州市积极探索林下经济发展新路径,推动形成示范引领突出、科技服务深入、利益联结紧密的林下经济发展格局。
按照《杭州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杭州市加快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引导林地流转经营和社会资本参与林地经营权承包。2023年全市新增林地经营权流转面积33.48万亩,新增各类新型林业经营主体177个。
杭州市强化林业科技支撑,推进科技强林行动,持续完善“省级指导专家+市县级首席专家+乡镇责任林技员+乡土专家”林技推广服务体系,深化落实科技人员联村、联企、联户、联基地的“四联”结对帮扶机制。2023年,44组52支小分队全年开展送科技下乡现场技术指导100余期,受训人数1500余人次。
依托省、市林科院和高校院所技术力量,全市形成了林药、林菌、林茶、林果、林蜂等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攻克“香榧+白茶”“毛竹+食用菌”等技术难题,转化推广科技成果30余项。
以“千村万元”林下经济增收帮扶工程为抓手,杭州市加强示范引领,深入挖掘优秀典型林下经济发展模式。2023年,全市打造“千村万元”林下经济帮扶增收工程示范村14个,建成“一亩山万元钱”林下中药材示范基地4个,申报认定省级林下道地中药材种植基地4个,培育省级以上林下经济、中药材等乡土专家5名。
打造林下经济特色品牌
杭州市立足各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引导县区打造“一地一品”特色林业产业,全面推进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
淳安县以“中药材+”为核心,构建淳北片区“中药材+”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体系,推进淳北黄精产业园、“一镇四乡”黄精区域联盟建设。
桐庐县外范村建立毛竹林下竹荪、大球盖菇、多花黄精等复合经营模式。
建德市实施李家镇千亩“油茶+中药材”林下经济标准地建设,配备自动化传输和监测、喷滴灌等设备,采取“林场+村集体”模式运营管理,种植了500余亩油茶和500余亩林下黄精。同时,大力发展森林人家、康养基地、乡村民宿等“生态+康养+旅游+N”的林下经济新业态。莲花镇铁皮石斛养生馆年效益达5000余万元。
杭州市余杭区商章强茶叶专业合作社以山樱花观光林、香榧林、薄壳山核桃林为基础,林下套种茶叶350余亩,带动周边林农林下套种茶叶800余亩,解决当地100余人就业问题,林产品销售总值超500万元。
杭州市临安区昌化镇以建立森林康养产业共同富裕综合体基地建设为突破口,构建“政府+经营主体+村集体+农户”联结机制,每年平均解决长工期就业人数30余人,为当地低收入农户增加劳动就业收益200余万元。